仿古建筑的案例和特色
发布时间:2018/07/16
仿古建筑案例
保定老城以明清文化最为著名,裕华路是保定市最繁华的街道,市区范围内90%以上的文物古迹都聚集在这条道路两侧。然而随着岁月变迁,许多古建都已不复存在。面对有历史不见历史风貌、有文化不见文化景观的尴尬,许多专家和市民都呼吁还原这条老街的历史风貌。
裕华路已开始实施仿古改造,沿街各单位将全部清除现有广告牌匾,为改造施工创造条件。据介绍,此次街道景观整治改造西起恒祥大街,东至长城南大街,总长1600米。改造分三部分,西段(恒祥大街—直隶总督署)为商业服务特征区段,中段(直隶总督署—穿行楼街)为历史城市风貌特征区段,东段(穿行楼街—长城南大街)为复合休闲特征区。
2特色
裕华路仿古改造,以"明清风貌、灰墙黛瓦、书院衙署、柳槐荷花"为特色,包括沿街建筑的立面和色彩改造、广告牌匾和照明改造、街道设施和绿化景观的综合改造。街道的建筑立面仿古改造将按照"统一街区风格、尊重历史文脉"的原则实施,更换仿古立面材质,配以灰色为主的色调。广告牌匾和照明改造,统一采取仿古样式,一店一牌,一单位一牌。原有仿古建筑采用木质书法牌匾,照明采用具有民族特色的灯具,体现历史风貌特点和繁华热闹的商业氛围。
从新区开发到旧城改造,城市建设和旅游开发大吹"复古风"。大同、开封、凤凰……一些城市和古镇掀起复古造城浪潮。有人认为,这是保护名城的捷径:既保护传统风貌,又兼顾现代发展需要。果真如此吗?
记者专访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张松。他直言,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建起的复古建筑,几乎都是假古董;改造和开发要控制在合理比例内,不应全盘否定相对晚近的过去,为重现古代辉煌而一味大拆大建。